藍天碧海,金沙白浪,被譽為“潮汕屏障,閩粵咽喉”的汕頭南澳島,地處閩、粵、台三省海域交會處。這顆位於北迴歸線上“粵東明珠”,是廣東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
  2010年7月21日,“南澳Ⅰ號”打撈船“南天順”滿載著出水的萬餘件文物離開南澳海域,汕頭邊防支隊雲澳邊防派出所官兵在守護了1000多個日夜後,全程護送打撈船駛往廣州。而在水下考古隊完成任務後,“南澳Ⅰ號”沉船守護工作轉為常態化,邊防官兵通過雷達監測對沉船海域進行全天候保護,驅離可疑船隻,7年來從未間斷。正是官兵們的默默守護和無私付出,才確保了古沉船大量珍貴文物安然無恙。
  沉睡在海底400年的“南澳Ⅰ號”正在慢慢蘇醒,這片由本島和22個島嶼組成的南澳島域,也越來越引人註目。
  租漁船24小時巡邏監控
  2007年5月25日8時30分,雲澳邊防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在南澳島烏嶼與半潮礁(俗稱“三點金”)之間的海域,有船隻正在打撈海底的古瓷器。當所長朱志雄帶領官兵開摩托艇趕赴事發海域時,發現兩艘船隻停泊在該海域,有人正在潛水作業。邊防官兵登船檢查,很快就在船艙里發現了21件剛剛打撈出水的古瓷器。
  在同一個地點發現這麼多的古瓷器,引起了朱志雄的警惕。“現場查獲的出水瓷器製作工藝獨特,還有海底的附著物,我們判斷,這些瓷器很可能是從海底的古沉船里打撈上來的。”
  邊防派出所一邊將情況上報,一邊加派警力對“三點金”海域進行晝夜警戒保衛,並請來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對古瓷器進行初步鑒定。次日凌晨2時,派出所再次接報,又有船隻在“三點金”海域進行打撈,邊防官兵隨後趕到現場,再次查獲古瓷器117件。
  “三點金”海域發現古文物的線索引起了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的重視。從當年6月中旬開始,專業打撈船到達“三點金”海域開始初步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而在打撈船尚未到達南澳之前的20多天時間里,雲澳邊防派出所租用漁船對出水文物海域進行了24小時全天候巡邏監控,並將出水文物海域方圓一海裡列為禁捕撈範圍。
  在那段時間,雲澳邊防派出所副所長劉虎幾乎全程參與巡邏。“除了有時到派出所洗個澡,基本上天天都待在漁船上。”劉虎他們租用的漁船並不大,寬3米左右,長不到20米,困了只能睡在甲板上。夏天時節,海上蚊蟲多,點上蚊香也趕不走。
  在雲澳鎮布袋澳一處僻靜的海灘,有一棟很不起眼的爛尾樓。登上三樓,“南澳Ⅰ號”雷達監控點就設立這裡,兩位值班的邊防官兵聚精會神地盯著雷達顯示屏,監控著通過古沉船海域的船隻。值班室很簡陋,除了床、桌子、凳子、衣櫃,再沒有其他設備。
  接到報警可10分鐘內抵達
  “南澳Ⅰ號”古沉船海域海水較淺,一些不法分子企圖非法打撈,給邊防官兵的日常守衛工作增大了難度。2007年,雲澳邊防派出所籌資購買了一套雷達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控古沉船附近方圓一海裡的海域。一旦有船在該海域停留超過設定的10分鐘時限,系統便會自動報警,邊防官兵10分鐘內就能駕艇趕到現場查看。
  雷達執勤點,為什麼會選擇在這麼簡陋的地方?“你看,前面2海裡處的那個小島叫烏嶼,那一片就是古沉船海域。”劉虎一邊指著窗外那一片湛藍的大海,一邊對記者講起選址的過程,“綜合距離、高度等各種角度考慮,這裡很簡陋,卻是最合適的地方。”劉虎回憶,2007年他到這裡執勤時,雷達監控室連窗戶都沒有,夏天蚊蟲多,冬天海風凜冽,遇到大風雨,就用木板堵在窗口。為了改善官兵的執勤環境,去年部隊將這裡進行了裝修,安裝了空調。
  有了高科技設備助陣,“南澳Ⅰ號”古沉船的防線更加嚴密。一天晚上,大雨傾瀉,值班點的雷達屏幕上出現4個靜止的可疑點,在目標海域上停留達15分鐘之久。邊防官兵接警後,顧不上披雨衣就駕艇出警。恰逢颱風將至,海面浪高風急,能見度極低,官兵們沉著駕艇,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目標海域,發現可疑船隻已駛往外海。
  邊防官兵就是在這樣複雜多變的氣候下,在海上經歷了一次次的嚴峻考驗,與窺視海上文物的不法分子進行著一次次的較量。
  ▲人物
  副所長劉虎
  擁有一身絕好駕艇技術
  山東漢子劉虎當兵來到南澳島,11年過去了,如今,他已是雲澳邊防派出所副所長。
  劉虎有一身絕好的駕艇技術。記者隨艇出海時,他的這身技術得以完美展現。摩托艇艇首昂起,飛躍在海面上。“你們都沒事吧?”劉虎手握方向盤,關切地詢問船上的記者。看到大伙兒沒有出現暈船癥狀,他呵呵地笑:“今天天氣很好,風平浪靜,遇到大風浪,可就不是這樣咯。”
  水上摩托艇是邊防派出所的日常巡邏工具。“開摩托艇像開車一樣,不過,水上摩托沒有任何剎車裝置,所以也有一些技巧,比如,啟動或回航時都要低速行駛,而不是一下子關機,如果熄火,方向就不好控制。”
  2007年發現“南澳Ⅰ號”時,劉虎是最早趕到現場的官兵之一,也全程參與了近距離的海域巡邏工作。當時,他的妻子已經有孕在身。因為安保任務重,劉虎無暇照顧妻子,只能拜托岳父岳母多操點心。妻子臨產時,又遇到劉虎在打撈船上執行保衛任務,等他得知消息輾轉趕到醫院時,已經聽見兒子的啼哭聲。
  談及往事,劉虎的臉上寫滿了愧疚。“我陪家人的時間太少了,以後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彌補。”
  ▲故事
  8年接力幫扶單親女孩
  13的小女孩小萱,穿著一條粉色的連衣裙,扎著馬尾辮,安靜地坐在雲澳邊防派出所的會議室里。她的旁邊,是邊防戰士萬熾山。面對外人,小萱幾乎不怎麼說話,看得出有些許不安和緊張。小萱在雲澳中心小學讀六年級。在她還不到4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在邊遠地區服刑,只能與8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年事已高,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家裡也沒有收入來源。2010年10月,政府將小萱家列為低保對象,但是按月發放低保費仍不夠祖孫兩人的生活。
  2006年,雲澳邊防派出所官兵在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主動承擔起幫扶這名單親女孩的任務。官兵們積極與雲澳中心小學溝通聯繫,為小萱減免學雜費。一有空,就到小萱家裡,給她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幫她輔導功課。
  每次學校里開家長會,小萱就感到比較為難,因為奶奶實在行動不便。得知這一情況,萬熾山主動當起“家長”,替奶奶到學校給小萱開家長會。“說真的,我當時還真有點做了父親的感覺。”回憶起那次特別的“家長”經歷,萬熾山倍感溫馨。
  在官兵們的悉心幫扶下,小萱慢慢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影,學習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幫扶小萱,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即便我已經調走了、離開了,還會有其他的邊防官兵來繼續關心她、幫助她,就像接力棒,會不斷地傳下去。”萬熾山說。
  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 發自汕頭南澳島
  統籌:戎明昌 徐林 洪奕宜  (原標題:七年如一日守護“南澳Ⅰ號”沉船海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h12dhzu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