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九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教授26日在香港指出,自最近一次世紀之交前後開始,中華文化正在進行第三次巨大轉向,主要表現為“後現代主義”在中國也形成了巨大的思潮,而且勢頭越來越大。
  中國文化院、香港浸會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當天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許嘉璐在論壇上發表“全球語境中的中華文化”主旨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暫且不論由殷商進入周代文化在此定型和後來儒釋道自身轉折和新生的敘事,中華文化的巨大轉向,第一次是對傳統文化的徹底批判和否定,結果是思想的大解放,帶來了社會、政治的大轉型,帝制結束,開啟了對共和、獨立的艱難探索里程,也給後來留下文化領域的許多負面後果。
  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是中華文化的又一次轉向。這次幾乎與經濟全球化同步,在經濟以令世界瞠目的速度發展的同時,中國文化也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節拍跳起舞來,但社會差距拉大、環境迅速惡化、人生價值扭曲、社會倫理缺失、奢靡貪婪成性同時而至。
  世界已經歷過的幾次文化轉向,則包括從希伯來宗教和希腊-羅馬哲學結合,開啟西方的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啟蒙運動結束人們所說的黑暗時代,迎來“理性”追求真理的工業化的“現代”;現在進入經濟全球化、技術信息化、社會碎片化、價值物質化的“後現代”。在這當中,中國和幾乎所有的新興國家一樣,越過歐洲14世紀之後那段艱苦的探索、思考、論證過程,一下子跨進“現代”的最後一班車,接著,工業化尚未完成,就糊裡糊塗地被挾裹著進入了“後現代”。
  許嘉璐說,在祖國內地經歷中華文化第一次轉向時,香港已基本接納了歐洲文化,從此無意中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窗口和中歐文化對話、相融的試驗場。換言之,香港在被殖民式統治的條件下早於內地實現了“現代化”,具備了“現代性”。
  他總結稱,整個中國包括香港,祖祖輩輩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都在經受著“現代性”、“不完美性”的毀損,人類的、地球的危機在內地和香港的頭頂上徘徊著。“我們就應該一起‘回收’歷代賢哲的教誨,輓救社會,輓救民族。同時,還要一起和世界各國的智者加強溝通,為建構人類的共同倫理並使之在公眾中傳播、影響政府決策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完)  (原標題:中國文化院院長:中華文化正進行第三次巨大轉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h12dhzu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